<ins id="cngma"></ins>

    <output id="cngma"><track id="cngma"></track></output>

        房地產未來仍大有可為——訪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張亞東


        十問十答丨穩進提質怎么做


        作為支柱產業,房地產規模大、鏈條長、牽涉面廣,在帶動經濟增長、穩定宏觀經濟基本盤方面作用明顯。

        眼下,傳統的“金九銀十”旺季已至,如何看待當下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形勢?

        房地產企業怎樣防范風險、穩進提質?記者采訪了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張亞東。


        記者:今年 1 至 8 月全國住宅銷售額同比下降30.3%。如何看待當下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形勢?


        張亞東:當下,房地產市場整體形勢依然非常嚴峻,雖然在政策層面上有所放松,出現了一些好轉跡象,但整體回暖仍有待觀察。

        短期看,房地產行業處于“承壓筑底”態勢,行業出現分化,部分企業出清,市場信心恢復很難。這一態勢可能會持續到年底。但從長期看,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撐產業,房地產肩負使命,所以我們認為房地產行業依然穩定向好。

        我們的判斷是:全國房地產年銷售額預計維持在12萬億元的水平。

        為何有這樣的判斷?現在中國有約 400 億平方米的住宅,如按照 50 年折舊來算的話,每年約有8億平方米住宅要更新。在更新過程中,人均住房面積也會相應增加,假設增加 50%,每年會有 12 億平方米的住宅要更新和開發。根據近期的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,按照 1 萬元/平方米模擬計算,就是 12萬億元,仍是較大規模。所以,我們長期看好行業,未來仍大有可為。


        記者:房地產已經從原本“高杠桿、高周轉、高收益”的打法,轉向“低增長、低利潤、低容錯”的新階段,企業該如何應對?


        張亞東:正如前面所說,經濟基本面壓力較大,存在很多不確定性,在此背景下,房企如何判斷自身的打法,可能是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。

        我們認為,行業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,企業需要補齊短板、均衡協調才能走得更長遠、更健康。結合整體經濟以及行業發展的基本面,“聚焦”是綠城下一步的關鍵詞。

        在重資產部分,即綠城中國,強調更加聚焦、更加深耕,聚焦核心城市、核心地段、核心項目,以后的城市布局為“10+25”,十大戰略核心城市包括杭州、北京、上海、寧波、南京、廣州、深圳、武漢、成都、西安,貨值占比51%。

        在輕資產代建部分,即綠城管理集團,則更注重面上拓展及品牌輸出,在全國面上布局,覆蓋三四線甚至五六線城市。如做政府代建保障房的綠城樂居集團,還將繼續下沉,進行深度拓展。聚焦發展、順勢而為,這是我們應對不確定性的確定做法。

        為了更加聚焦,我們在組織架構上也進行了調整。以前,綠城的組織架構分為“集團—區域—項目”,下一步,將變成“集團—城市公司”兩級架構,由原來的放權向部分收權轉變,進行強管控,來保證項目的品質提升。

        我們不追求規模和排名的增長, “全品質、高質量”是我們在管理上追求的目標,也是綠城今年乃至未來的打法。在投資端,我們一直強調拿地要有“讀城、讀地、讀客戶”的能力,逐步實現客群定位、產品適配的精準化。在營銷端,我們成立了“客研委員會”,讓產品創新更貼近購房者的敏感點。

        回頭看我們制定的戰略,非常契合行業的要求,上半年,綠城實現凈利潤37.26億元,同比上升36.7%;無項目涉及爛尾,上半年實現百分百按時交付。停貸事件對綠城沒有直接影響,反倒促使購房人更加謹慎選擇優質可靠的開發商。我們只有堅持“認真做好房子”,才能穿越行業周期。


        記者:促進房地產行業的穩進提質,您有什么建議?


        張亞東:當前房企普遍面臨經營風險提升、資金周轉壓力加大的問題,政府既要堅持風險管理、杠桿管理,同時也要促進行業健康發展、良性循環。對于風險防控措施,我們建議建立風險預警機制,如加強房企財務信息定期披露備案機制建設,堅決打擊債務延期過長、惡意“借新還舊”的房企融資行為等,監管部門要密切關注資金動向和可能引發的潛在金融風險。

        此外,建議債務按資產分類監管,對自持物業和商辦類資產的貸款與開發貸等分別監管。同時,加快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(REITs)的落地,盤活存量資產。

        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方面,我們建議主管部門對房地產企業進行分類管控??砂凑枕椖块_發及交付情況、市場規模排名、財務狀況、行業品牌及口碑等指標評級,對不同房企“分級施策”。

        如對評級最好的A類企業,可加大投資力度,適度“加杠桿”,推動行業的優勝劣汰,穩住行業投資,并且促進市場集中度的提升,從而實現供給側改革;對 B 類企業,可在之前債務杠桿管控的基礎上,明確“穩杠桿”的政策基調,推動市場主體自發解決經營問題;對評級較差的C類企業,政府需進行重點關注,對其相關資金安排、工程進度等進行專項管控,如形成專項工作組,有針對性地進行風險判定和風險管理。 

        “分級施策”既可以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,也可為行業優秀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輿論,促進行業平穩、可持續發展。


        (說明:本文內容選自媒體報道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。如對作品內容、版權及其他問題有異議,請與發稿媒體聯系。)
       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
        <ins id="cngma"></ins>

        <output id="cngma"><track id="cngma"></track></output>